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分心走神的原因: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可惜“走神一时爽”,事后我们就得承担走神带来的各种损失,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将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还会造成拖延和低效,因为情绪总是滞后于行为,所以人们做事时进入状态往往很慢,需要情绪过渡。
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所以,面对困难时,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而身心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如果一个人能养成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因此我们需要做到:让感受回归行动。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例如:跑步时,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睡觉时,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吃饭时,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正确的方法”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比如你要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极度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也是灵感的来源。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所以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识别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不足。缺少反馈,我们既容易出错,又容易走神,而且很难快速提升个人能力。所以,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如果条件有限,反馈也可以通过书籍影像、与他人交流或者自我反思来获取。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己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使人进入沉浸状态,好的状态应该介于二者之间。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我们可以依据上述四点建立主动沉浸的行为模式,时常练习则能将其固化为深度沉浸的底层能力,从而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